丽江去大理石宝山可以在大理或丽江租车包车前往,距离丽江70公里左右,正常行驶1小时30分,路况较好,景色超美。 石宝山,白族语称为“走奔善”,意即“堆满大石头的山”,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,如狮似象像钟,因此命名为石宝山。这里林木茂盛、石趣无限,庙宇别致,景色独特,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声名久远。山中开凿于唐宋年间的石窟,享有“西南敦煌”的美誉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
石宝山四季景色不同,各有特点,夏天也正是游览石宝山的好时节,《徐霞客游记》中记载,入夏,“马缨花盛开,十余小朵,簇成一丛,殷红夺目,与山茶同艳”。
里面门票65元;观光车40元;里面猴子成群;寺庙众多。景区内开凿于唐宋(南诏、大理国)时期的石钟山石窟,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,是国内唯一反映滇密阿吒力教的石窟,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南诏、大理国社会历史、宗教历史与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,以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和高超的雕刻艺术价值,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。于1961年3月4日,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,被誉为中国“西南的敦煌”,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南诏、大理国历史。 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,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宝相寺,寺院庙宇倚奇雄万状的大岩石而建盖,被誉为“云南悬空寺”,风光秀丽之奇美,为石宝山之最。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,吸引了野生猕猴栖息定居。历史上曾有“宝相八景令人醉,引得骚人几辈攀”之美誉。宝相寺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“雾海云烟”之称之的“海云居”,掩映在古柏苍松之中。殿阁、寺宇布局严谨,迥起环落,规整雅朴,静谧清幽。寺院建筑尽显木雕之乡剑川木匠的高超技艺。 石宝山不仅山光秀美、古迹荟萃,这里独具民族风情,被誉为“白族情人节”、有“中国歌城”之称的石宝山歌会更让人赏心悦目、流连忘返。石宝山歌会已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 石龙民俗文化生态村位于石宝山景区内,群山环抱,风景如画。保存和继承了白族调、霸王鞭、洞经会、念佛会、唱乡戏等众多的白族传统原生文化,是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和浓郁民族风情的白族山村。 “石多异宝结灵山,惹得骚人几辈攀。”古往今来,石宝山招徕了不少骚人墨客、大德高僧、宦海名流选胜登临,其中有明代的状元郎杨升庵、翰林庶吉士李元阳、户部郎中赵炳龙、大旅行家徐霞客、高僧担当、大错;清代剑川知州江南才子高为阜、丽江诗人桑映斗、安徽新安文人大理通判黄元治、白族文人赵藩、赵宗瀚…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、佳联纪胜,为名山增辉添色。
石宝山的艺术瑰宝有:17个雕刻精细、形象生动、内容独特、地方民族色彩浓郁的石窟。这些石窟分布在石宝山的石钟寺、狮子关、沙登箐3处,绵延六七公里的地带,约造像140躯。 白族所崇信的佛教密宗神祇在这里栩栩如生;阁罗凤出巡的宏大场面也不再神秘,为寻常老百姓可目睹;善男信女们还在神佛边虔诚地跪拜“阿央白”,祈求子孙。 石窟所选细奴逻、阁逻凤、异牟寻三代南诏国主,是三个极有代表性的人物。透过这些形象,反映了南诏一代历史。它既是南诏艺术珍品,也是富贵的民族史料,为后人研究南诏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,以至服饰、风尚等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 其次是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。在石窟中雕像最多的,是宗教人物。如观音、阿难、迦叶、文殊、普贤、八大名王、多闻天王、增长天王等等。这些形象,大都雕刻精细,形象生动各有个性。如:同是观音,在雕刻家的手下,形象各不相同:有悉面观音、甘露观音、细腰观音等等。 这些白族的文化和历史都被先人以细腻典雅的石斧留在了石壁上,天地间。没有绚丽的色彩,没有造作的神态,没有拘谨的庄严,一切都显得那么优雅、纯厚和生动。到石钟山来吧,来听一听白族人民的历史来看一看这些震撼人心的石窟。 到石宝山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农历7月末8月初,一年一度的传统歌会令人流连忘返。
|